close

 
(封面攝影)

神戶獵奇殺人「酒鬼薔薇聖斗」事件的創造物
悲慘事件之光與影
最具衝擊性的話題小說
日本覆面系女性作家代表櫻井亞美 再一部異色大作!

作者:櫻井亞美
譯者:張恆如
出版社:新雨
時間:2005/11
定價:220


/ 內容簡介
十三歲的一樹,唯一的對話對象便是存在於自我妄想世界中的密友BJ。由於幼兒期所遭受的精神打擊,加上對於週遭環境的徹底絕望,為了自我保護,他在內心創造了這樣的另一個自我。面對在學校受盡欺侮、在家中則得忍受母親不絕的凌虐、對同班女同學產生性遐想而苦惱的一樹,BJ這樣回應著:「毀滅這個圍幕世界!你只要按照宇宙之神的指示數字進行殺人儀式,那就可以衝出圍幕成為我們的一份子。」
十四歲那年,他開始了這樣的神聖「儀式」……。

《14 fourteen》雖為一部虛構小說,卻是以在神戶地區所真實發生震撼社會的案件「酒鬼薔薇聖斗事件」為主,加以描繪創作而成。包括如桶槽山、阪神大地震、東京地下鐵毒氣殺人事件、酒鬼薔薇聖斗等撼動日本社會的驚人事件,彷彿讓讀者錯覺置身於窺探少年內心幽暗面的奇譎氛圍中。此部作品有別於當時新聞、報章媒體等輿論報導的單面呈現,而是讓讀者透視到犯罪少年心靈成長轉折所造成的無法跨越之鴻溝,加之以櫻井亞美的感性觸角捕捉犯人的觀點,刻繪下事件的光和影,照射出慘綠少年內心深處陰暗角落的疼痛與瘋狂。
故事的時空橫跨大桐一樹從八歲開始,到以「酒鬼薔薇聖斗」之名舉行自認為宇宙之神所指示的神聖儀式的十四歲為止。
在此書中不對酒鬼薔薇聖斗之言行舉動下評論,也不被媒體的犯罪事件報導框架給禁錮住。讀者因而可以使用一種觀照式的感性情緒來閱讀,特別推薦給對媒體報導傳達的強制性思考感到厭煩的人。


/ 芹澤俊介書評
死亡教唆的銀色光輝 樱井亞美《14》所描述

以酒鬼薔薇聖斗的犯罪為題材所創造的小說作品至少須具備三個條件。首先是對酒鬼薔薇聖斗不可有先入為主的否定態度,再者是以透徹犀利的觀點貼近少年的內心世界,還有對於孩子們的生活情緒以及價值觀的敏銳度。我個人覺得沒有辦法達成這三點的作品便失去其被閱讀的價值,而能夠充分具備這樣條件的作品又不容易見到。然而《14》這本書卻簡單明瞭地包含了這些條件,我對此大感驚訝。
讀完這部作品後我覺得這不像是出自女性筆下的作品,令我驚訝的另一點是竟然有人的思維方式與我雷同。有關酒鬼薔薇聖斗事件,每次我因應要求闡述我的想法時,我相當自負地認為沒有人可以提出以下觀點:在成長背景中隱藏著動機,在少年的身體心理內隱藏著想法。但《14》的作者出色地將其創作完成。換句話說,她對少年瞭若指掌,她清楚明瞭少年的公式化暴力行徑,這點讓我深感震驚。
到目前為止櫻井亞美的作品主角皆為女性。以漫無生活目標、失去人生方向的高中女生為主體。櫻井亞美的創新,讓我們讀者看到主角寂寞無所寄託的靈魂不知不覺中如何成為死亡衝動的誘餌,與在援助交際的濁流中、沉浮的現實生活裡的高中女生的靈魂,被設計成一比一的對應,互相映照。
而且貼近酒鬼薔薇內心世界的描寫也非易事。值得討論的問題是性與暴力的向量方向相反這一點。少女的援助交際是將性當作武器,這個武器用來自殘或是自我了斷。但少年們的暴力與其相反,是對外、對他人的傷害。一者為被動,另一者為主動,但同樣都是對於社會的反擊。
少年與少女就破壞的向量上而言是背道而馳的。然而即使表面上的方向對立,但底層面共通的連結性卻逃不過櫻井亞美敏銳的觸角。所謂的共通點就是死亡的教唆。
這個死亡教唆的角色在此作品中被命名為BJ,是這個憎惡世界的主人翁唯一的朋友。
他教唆「我」對這個世界進行破壞。「我」和BJ一同看見他可看見的許多殺戮與破壞交雜的悲劇收場畫面的幻影。

作品有以下段落的描述:
BJ對我說:「人渣(評者注:泛指一般的小市民,這裏指的是學校的學生)是低等的禽獸。
想要將弱勢者、劣質者和反抗自己的人、看不順眼的人嗤牙裂嘴地消滅殆盡。
現在的他們腦細胞深中奴巴(評者注:本能上討厭否定與自己不同的存在的自戀集體性)的毒逐漸衰弱愚笨。
所以你必須施行儀式永遠脫離人渣的團體。
學校。家庭。社會。國家。
那些東西都只是文字罷了,想像的假象。絲毫一點價值也沒有。圍幕之外的天地才是真正的自由與生命。」
BJ彷彿施行催眠術般的清澈透明的銀色眼睛,緊緊靠近我的臉龐,那個美麗的光芒將我包圍。
「你和我即將合為一體,如此一來你將可獲得無敵的力量。」
此時我發覺BJ的臉和我十分神似。接著BJ又繼續說:
「你只要按照宇宙之神的指示數字進行殺人儀式,那就可以衝出圍幕,成為我們的一份子。」
我問:「要到幾歲才可進行儀式?」
BJ回答:「十四歲。」
這是作品最驚悚的部份。

身為主角的「我」自尊心極高,在班上一直被孤立。也因此成為被同學們欺負和蓋世太保(老師)體罰的的對象。班上的女孩子們還替「我」取了一個電影《黑色星期五》中的殺人魔「傑森」的外號。「我」處在一個充滿恐懼以及備受厭惡眼光的環境中。在家裏自從「我」一出世就得不到母親的關愛,甚至媽媽還憎恨我。與爸爸和弟弟們之間的關係也是格格不入。像這樣飄泊找不到依靠處的靈魂,要擺脫BJ所指引的解脫儀式的誘惑並非易事。
早熟脆弱的靈魂加上了性的刺激。死亡殺害的教唆暴力與性相結合,更增添了動機激情。這讓「我」非常困擾,「我」等不及十四歲就要展開行動了。首先是將貓一一殺掉將頭部砍去。但這樣的感覺仍舊與幻想中的殺戮場景所得到的快感相去甚遠。所以終於按奈不住持刀攻擊了女生。BJ對於採取行動的「我」十分褒獎,進到「我」的身體裡,「我」與BJ合而為一。「我」是「我」,也是BJ。由於「我」與BJ的結合,因此取了一個新名號「酒鬼薔薇聖斗」再度重生。

在櫻井亞美的另一部傑作《女孩》中亦有描寫主角與死亡衝動的結合。如下所示:
在夢中,主角的我披裹著金屬肉體,揮動著巨大的天使羽翼,在都市的夜空飛翔。我看到了發光的十字架型燈塔。我聽見某個聲音低語著:「這裏是你的墳墓,你已經死亡,而且是變成我的一部份而重生。你從前在地上所受的不合理苦難都無法再困擾你。」我感受到全身從未有的感官體驗,更強且有力地拍動翅膀,終於我變為「那個神秘者」。

「那個神秘者」是住在主角遊魂般的孤寂內心中的死亡衝動。死亡的衝動只能以「那個神秘者」來代表。那個神秘者與死亡接觸,吞噬無以依靠的靈魂,並從死亡得到能量。
相較於BJ會發出美麗的銀色光芒照耀週遭,那個神秘者一點也不顯眼。這樣的差異性原因在於暴力的兩性差別,也就是對自己內面的破壞與對外世界的外放破壞的差異所導致。
每當死亡衝動的模式開始驅動時,少女們便從事援助交際的行為,而少年們就像作白日夢一般會幻覺到殺戮景象。作者櫻井亞美以死亡衝動作為主軸,由這個主幹中發展出陰陽兩種花朵,從等值的角度出發。在《女孩》中可以見到在被動的性抒發中摧殘自己的暴力,而在這本《14》裏也明白地指出主動暴力與性密切不可分的事實。
然而,通過鮮血與殺戮儀式的主角的「我」,果真能獲得解脫嗎?全文風格緊湊,不拘泥文脈上的意義,沿著自由這個主題流暢地書寫,就像是首詩一般單純不做作,是一部充滿著暴力美學的作品。

(撰文者為知名文學評論家)

/ 譯後記 張恆如
《14》譯後文 ―――― 給世間欣欣萬物

一初接到這個翻譯稿的時候,信手翻閱了一下內容,斗大的「酒鬼薔薇聖斗」六個字佔據了我整個視線。
時光瞬間拉回了七年前還待在日本留學的1997年熾熱夏天。那時發生了一件震撼全日本社會的殺人案件,經過了一個多月的追查,嫌犯終於落網了。而令人不可置信的是,加害者兇手的年紀竟僅僅只有十四歲。
整個事件由一顆放置在學校門口的小學生頭顱與夾帶的一封充滿挑釁言語的宣示文爆發出來。

遊戲開始了
各位笨蛋警察先生們
來逮捕我呀!
我喜歡殺人因為快樂得不得了
我想目睹人的死亡因為控制不了
我要對全世界的污穢東西給予死亡的制裁
我要對多年的怨恨給予鮮血的報復

SCHOOL KILL
滅殺學校的酒鬼薔薇

如同本書中所描述的,此事件對日本治安投下一顆不定時炸彈。因為大家驚訝於一向以社會秩序良好、犯罪率低、國民教育素質高而沾沾自喜的日本,何時已淪為狂妄殺人魔的撒野放肆天堂。
整起事件從開始到落幕,報章、雜誌、電視媒體整天不斷地報導。同時也掀起了家庭、學校、社會教育三者之間的檢討聲浪以及犯罪者年齡降低在少年法律上的裁定等相關議題。
然而基於保護少年犯的原則,日本媒體至今尚未公布這名少年犯的姓名,只引用他當年殺人後投書時所用的「酒鬼薔薇聖斗」的假名稱呼他。在東京度過七年的感化院生活後,經判斷通過心理輔導課程,可重返社會。所以此位少年A已於2004年3月10日假釋出院,此消息經過相關單位證實後引起日本社會人心惶惶,甚至撻伐之聲也不絕於耳。
有人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惡之處。在翻譯此書的過程中我深深感受到,或許在酒鬼薔薇聖斗的身上,可惡之人也有其可憐之處。當他在學校受到凌虐,好不容易死裡逃生想在親愛的母親或家人的身上得到一絲安慰的時候,他卻失望了。這使得他落入了更無底的深淵以致無法自拔。他的怨恨充滿了他的內心世界,他只好尋求一個虛幻人物(他的唯一好友BJ)的慰藉。一個人的終極恨意一旦爆發將足以毀滅整個世界,因此需要一個疏通的管道。而當目前暴力色情的電動玩具、虛幻科技充斥再加上「少子化」的影響,人與人間的溝通面臨很大的挑戰。
另外作者本身貼近行兇少年的心態描寫相當地大膽緊湊,身為人母的我從這本書中所觀看的角度著重在父母親的角色扮演。所以在從事本部作品翻譯的這段日子,好幾回我夢中驚醒冷汗直流。書中有一段令人痛心的描寫:

「手」好像受到莫名其妙的衝動驅使,按壓住我小小的嘴巴。
受到本能的自衛反應,手腳努力地啪答啪答掙扎。
但虛弱的身體儘管不斷地掙扎,面對巨大無比的「手」的強勁暴力下卻完全無招架之力。
因為太過痛苦所以緊緊手握拳頭。由於太過用力,剛長出的手指甲嵌入了手掌肉裏,產生紫青色的微血管出血。
沒有任何被處罰的原因。
只是四個多小時都沒更換的不透氣紙尿布溼了,感覺不舒服而嚎啕大哭罷 了。因為哭聲過大,所以吵醒另一個正在睡覺的微弱生命體一起大哭。
為什麼一直保護我的「手」突然變了?
在痛苦中對於「手」的新記憶重新刻畫在腦海中。

每個人都有心力交瘁的時候。特別是母親,更像蠟燭兩頭燒。有時因為媽媽的情緒失控卻造成了小孩幼小心靈的永久摧殘。所以父母親與小孩之間的良性溝通是安全感的奠定。同時從這個殺人事件中也呈現出一個尊重生命的課題,這一直是我們教育上所輕忽的。唯有珍惜自己與他人個體生命的自主性,才能杜絕社會上的刀光血影, 製造祥和氣氛。
最後引用森山直太朗《给世間欣欣萬物》曲中的片段,獻給心靈曾經受傷或目前正在淌血流淚的人療傷止痛。

就算眼淚永遠乾涸
風吹難耐
晨曦在黑暗的另一端
真相毫不留情令人痛徹心扉
給世間欣欣萬物
上天灑下了光與影
花朵枯萎 大地旱裂
這也正是天降甘霖之時

別灰心,別失望,其實這個世界依舊充滿了希望與溫暖。在此希望「酒鬼薔薇」能如其告白所言痛改前非,努力償還對遺族的遺憾以慰死者在天之靈。也期望讀者在閱讀本書後心中有些許的沉澱與省思。


/ 名家推薦 王慶福(中山醫學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從變態心理學的角度看酒鬼薔薇聖斗
新雨出版社的編輯許韶芸小姐,來函邀請針對該社籌畫出版日本新世代女性新銳代表作家櫻井亞美之作品《14 fourteen》,希望能從犯罪與變態心理學研究的角度撰寫推薦文或書評,以學術的視角與文學相結合,將優秀的文藝作品傳遞給更多的台灣讀者。我原本不擅長做這種寫推薦文或書評的事,不過在大學開課教導變態心理學時,發現學生很喜歡透過電影、小說、甚至動漫來探討變態心理學,把通俗但生動的大眾藝文娛樂媒體和生硬冰冷的教科書理論配合起來,往往可以大為提高學習興趣而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因此對於許編輯的提議就很衝動地接受下來了。
這本根據真實案例「酒鬼薔薇聖斗事件」所撰寫的虛構小說,果然如所預期的極為耐人尋味,譯文也相當生動流暢,一口氣讀完之後,發現它的探討性絕不亞於同學最喜歡看的小說《比利的24個人格》、《她只是個小孩》,以及電影《怒燄狂花》等。《怒燄狂花》(child of rage)又譯為《雙面天使》,是一部根據真實案例拍成的電影。片中看似天真無邪的小小女生凱莎琳也有一番「英勇事蹟」,包括:弄死鳥窩裡剛出生的小鳥、毆打以及不讓弟弟吃東西、把家裡的狗用大針戳得頭破血流、用打破的玻璃杯劃破男同學臉頰而流血、色誘爺爺、想用尖刀殺死疼愛她的繼父……等等。《殺人的小孩》(Kids who kill)一書中也提到許多像這樣令人不寒而慄的小孩,沒有道德觀,喜歡操縱,對血和死亡的迷戀,暴力......等等。問題是:「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小孩?」
櫻井亞美的這本小說,或許就是從某個角度切入,想深入探究這樣的問題。當然這是一部根據真實案例虛構的小說,不能完全當真。但我們如果將它視為一份模擬的心理病理學分析,則作者想像力的豐富與心思的細膩,確實是無可比擬的。真實世界中的「大桐一樹」是怎樣的一個小孩?我手邊並沒有相關的資料,不過既然是寫書評的性質,或許可以把《14 fourteen》這本書的內容,暫且當成是一份人格發展的真實記錄,從變態心理學的角度來略探一二。
首先,從本書以主角一樹為第一人稱的文字敘述裡,不難看到許多變態心理學的症狀描寫,就以小說一開始的以下這一段文字來看:
卡薩並非普通的柴犬。來自漫射光星球NGC3327的外星人,透過牠的腦細胞,有時會和我用牠故鄉星球的語言交談。…卡薩的黑色眼珠深處散發出奇怪的紅色光,以稍稍尖銳的金屬聲,與我的大腦直接溝通。…我輕輕地敲敲卡薩的頭,告訴外星人我已經了解的訊息……。
這應該不僅只是一樹的想像或一般性的幻想而已,很可能已經是典型的精神症狀了,這種古怪的幻想和魔奇思想,在分裂病性人格疾患中不難見到。接下來我們陸續看到的敘述如「晚上從窗外望見閃電型的銀色怪異閃光。一定就是住在洞窟的銀色生物…星球上住著宇宙之神,把我變成像他一樣沒有血肉身軀的銀色身體。面對著光芒以傳心術告訴我所在的地方,在某個夜裏他會帶我到出生的星球。如此一來我再也不回來這裏。永遠永遠…」以及「…我那時直覺他的名字叫作『BJ』,大概是用傳心術直接從他的腦細胞傳達來的訊息。…」都可以看成是這種古怪的信念,甚至逐漸發展出來的被控制妄想,相信自己的感覺、思考、以及行動是被其他的人所控制,或想像是被一種傳心術所控制。
當然,如果你逐頁去翻查這本小說創作,還可以找到很多在教科書上提到的精神症狀,例如:對不存在的聲音產生的幻聽(不知何時BJ來到我的身邊小聲地對我說:「就是現在了。你從現在起要開始進行復仇計劃了。」);對不存在的影像產生的幻視(銀色的模糊光芒浮現在眼前。透明的銀色頭髮和眼珠,合身的塑膠皮外套。他比以往更清楚地出現在我面前…);對不存在的味道產生的幻嗅(幾個星期前我被毆打時,從她的腦中飄來奴巴的氣味。我察覺到母親已是人渣之一…);鬆散不合邏輯的聯想(地震給了我從圍幕中解脫的期待…週遭的樣全都變了。此處宛如一座廢墟。我想這是BJ他們的第二次攻擊。為了要徹底消滅人渣,BJ的伙伴們再次進行了襲擊…);控制妄想(兩眼之間突然抽動了一下,腦海中紅色雲氣般的東西漸漸擴散。大概從半年前開始要是被這個雲靄控制住腦部的話,我的性器就會勃起…);針對一個對他完全沒意思的女孩麻耶加產生多情妄想而且深信不疑(上星期五体育課時妳將籃球傳給我,那應該是只有我們二人才了解的暗號。我完全了解這意思…麻耶加與眾不同…心裏其實還是想來見我的…)。
另外還有一個有趣的例子是新語症(neologisms),也就是有一些精神分裂病患者會編造一些只對他們才具有意義的文字(如本書中的『奴巴』):
我一直感覺到人渣的體內充滿著某種類似氣體的東西,而且受它所支配著。我稱它們為『奴巴』。下三濫的人渣全已被奴巴污染控制了心智,所以他們心裏腦裏所思考的全是錯誤的。
如果一樹對著精神科醫師大談奴巴的事情,大概病歷上很難不被加上一筆「新語症」的紀錄吧。
不過,如果從這些類似症狀的敘述,認為作者櫻井亞美只是把酒鬼薔薇聖斗當成一名精神分裂病患來看,或許是一種比較簡化的思維。順著小說一路往下看去,精采的程度絕不止於此。似乎櫻井亞美可是有意把一樹以多重人格的案例高規格來加以分析的。為什麼會做這樣的大膽假設呢?也許可以先想一下小說的最後「結局」:
「大桐一樹,你承認這些罪行全部是你自己一個人所做的嗎?」我的視線穿透刑事警察,看著其他的東西。被矇朧的銀色光所包圍的酒鬼薔薇聖斗,慢慢地離開地面飛向空中去了…我的腦海中可以聽到宇宙之神低沈安靜的聲音。
「看吧!透過儀式,圍幕被破壞,就可以解脫了。和我融合在一起的你,酒鬼薔薇聖斗,現在正朝著我們的星球前進。而你死去的外殼就用到現在為止,那只是一副表皮、假面具、玩偶罷了。所以大桐一樹已無需再煩惱了,你十四歲的儀式平安地結束了。你的靈魂和我們同在一起,因為你已經獲得了沒有任何污染的永遠自由。」
那句話不斷地在我心中重覆著。
「怎麼樣!是你做的吧?」刑事警察再一次逼視我的臉,希望問出結果。
我就像被人操弄的人偶一般,嘴巴自動地張開回答道:「是的!就是我,酒鬼薔薇聖斗。」
要如何解讀這樣的結局呢?櫻井亞美透過這部作品創造的是怎樣的一種玄虛呢?如果更具體地問,一般讀者可能也會想知道的,大桐一樹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孩子?BJ是誰?酒鬼薔薇聖斗是誰?貫穿全書中的「我」又是誰?
多重人格是一個舊式但通俗的名稱,比較正式的名稱是解離性身分疾患,主要的特徵是一個人具有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身分或人格狀態,而這些不同的人格或人格狀態一再地完全控制此人的行為,是一種臨床上極為少見的解離性疾患,國外的文獻記載這樣的案例常源自於幼年長期受虐的經驗,而且多重人格患者常因某個次人格犯罪而入獄。因此,我們根據櫻井亞美在書中對主角的描述,簡單地說或許可以做如下的推論:一樹從嬰幼兒期開始就有受虐的經驗,在學校則長期受到同學的凌虐,到了9歲仍因破壞弟弟的玩具,而被母親虐待式的處罰。面對種種壓力與感覺無情的世界,「幻想」的防衛機轉成了他報復與滿足的來源,並逐漸發展出第一個次人格「我」。在他唯一信賴的祖母去世之後,一樹的現實世界就逐漸崩解,而進一步發展出第二個次人格「BJ」,乃至最後執行殺人的第三個次人格「酒鬼薔薇聖斗」。
........


/ 作者簡介
櫻井亞美,東京都人。一九九六年以震撼性的一書《無辜的世界》(新雨出版)躋身知名作家之列,引爆媒體的熱烈討論。著作有《硃砂》、《sexual》、《The 2nd Lovers》(以上皆為新雨出版)、《似層相識(déjà vu)》、《女孩》、《MADE IN HEAVEN Juri》、《MADE IN HEAVEN Kazemichi》等。


/ 譯者簡介
張恆如,淡江大學日文系畢業,國立東京學藝大學碩士。目前於大學、高中擔任日語兼任講師。教學之餘從事翻譯並推動繪本讀書會之工作,希望透過文字的媒介和大家分享日本文學作品的魅力。


/ 各界回響
「櫻井亞美駕馭作家獨特的敏銳想象力,刻繪下事件的光和影。照射出少年內心深處陰暗角落的疼痛與瘋狂。」
──日本亞馬遜網站書評
「 此書乃著立在少年主角的視角描寫在神戶所真實發生的獵奇殺人『酒鬼薔薇聖斗』事件的創造物。作為作者櫻井亞美一向擅長表現的青春期心理刻畫,卻又稍稍擁有不同的性格。當然,鮮明的心理描寫呈現得十分完美,在精采處同樣總不得不令讀者感到沉重。然而,小說主人公對於社會整體的絕望,卻如此簡單地將其與殺人的手段和淺薄的上帝選民思想連結,是令人感到掃興的地方。這也是整個社會機制值得深思的地方。」
──日本亞馬遜網站讀者迴響
「櫻井亞美再一部震撼性的異色經典大作!」
──日本亞馬遜網站讀者迴響
「 在櫻井亞美的著作中,以酒鬼薔薇事件為題材的此書不是可以稱得上是異色之作嗎?儘管如此,總覺得虛無中的清醒感這樣的世界觀仍是顯然存在的,能夠品味櫻井亞美所獨特具有的藝術氛圍。我想對於不同以往的讀者層應該也能很容易地接受閱讀。隨著故事架構的開展,讀者將跟隨著文字無法抑止地被一點一點拉進這樣的藝術氛圍中。」
──日本亞馬遜網站讀者迴響
「 雖然以少年犯罪為題材的小說作品十分常見,但是能像《14 fourteen》這樣的優秀作品卻是很稀少的。我並非對身為主角的少年一樹認同,只是一想到對於他否定自身的存在只能藉著酒鬼薔薇來超脫透明的自己而感到悲哀。而作者在結尾寫給酒鬼薔薇的短文也代表了多數人的想法。
描寫十四歲少年封閉的孤獨內心世界的令人疼痛的作品。作者櫻井亞美的題材通常以描寫年輕人懵懵懂懂虛幻度日的日常生活為主,而且主角多為女性。然而這部作品一反常態,以犯罪少年為主體來開展,更突出了此部小說的特別點。 有些人以往並不喜歡櫻井亞美華靡虛迷的寫作風格,但是卻一口氣看完了這部小說。這是由於這部作品中充滿了這樣的魅力,她大膽地駕馭了想像力將酒鬼薔薇少年的內在世界呈現在我們的眼前。本書最成功的一點是將只聽信住在自己心中的神(魔性)而犯下殺人案件的少年內面世界的題材與櫻井亞美的文筆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櫻井亞美或許是欲藉由這部作品展現創作的新境界吧!」

──WEB本棚BOOKLOG讀者迴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wiggy 的頭像
    Twiggy

    Twiggy _ 漂移旅行誌

    Twigg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